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谱写科学发展篇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刊

期次:第255期       查看:544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也走过了30年,这是值得隆重纪念的。三十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唱响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以此为伟大转折,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走进了新时代。1978年,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光阴荏苒,抚今追昔。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广大师生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致力于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辉煌的成就。回首1958年创立,11年间经历了“三上三下”,一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以合肥工业大学建校教学点,1983年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名义招收本科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经历了办学历史上最困难最艰苦的16年“严冬”之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明媚春天,走进了新时代!
  1986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恢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我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8年,我校获得了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学校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新校区建设启动,次年5000学生喜悦入住,教学基本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并逐步完善。
  2004年学校在校生人数突破10000人。
  2005年硕士点取得零的突破,一举获得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和发展战略。
  2007年专业评估3个专业通过全国高校专业教评评估。
  2008年通过2个专业的专业教育评估,获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获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并隆重举办了50周年校庆盛典。
  一些重要的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说明改革开放给我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办学目标。1978年的建院,是以“补偿教育”为要务,不仅为“文革”中被耽误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要为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作用。在以专科为办学主体的情况下,通过艰苦奋斗办好几个本科专业成为学校改革探索时期的目标;2008年的建院,以本科生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工、管、理、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是一所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条件。1978年的建院,校园面积只有50亩,校舍简陋,有力学、建材、电工、化学和物理5个简易实验室,教学条件极为艰苦;2008年的建院,拥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1257亩,校舍总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万元,图书文献总量160多万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师资力量。1978年的建院,没有下设系 (直到1984年才设两个系),全体教工不足50人,师资力量捉襟见肘;2008年的建院,有13个教学系(院),教工1100余人。
  ———办学质量和水平。1978年的建院,只有工民建1个本科专业,在校生300余人(其中本科生90人);2008年的建院,拥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等41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拥有工程力学、材料学等5个硕士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4位省级教学名师等19门省级精品课程。
  ———办学成效与社会声誉。1978年的建院,求生存抓机遇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基本的教学条件举步维艰、百废待兴,科研和社会服务十分有限;2008年的建院,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产学研有机结合,服务地方和国家建设行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建院学子深受社会欢迎和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招生分数连续高于二本线40分以上,学生就业连续位列全省高校前列,体现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古人云:“三十而立”。建院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沐浴了三十年,三十而立担大任!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建院如何劈荆斩棘,开拓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体建院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很好地总结和思考。
  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着全体建院人的壮志豪情;我们正在开拓的伟业,凝聚着全体建院人的创造力量。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加快发展,再创辉煌,努力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谱写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的新篇章。这也是我们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纵浩)